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节 (第3/3页)
,就是在暗示陆湛不要多事。 陆湛见卫蘅的眼珠子骨溜溜地转着,狡黠又可爱,她眼睛本就大,睫毛扑扇着仿佛蝶翼一般,脸蛋红红的像一只粉红的林檎果,叫人恨不能能咬上一口,定然是甜脆可口。 “倒是很少见人这样掷签的。”陆湛道,说话间已经合拢了功德簿。 卫蘅松了一口气,脸上羞恼的红晕渐渐退去,腹诽道:真是少见多怪,嘴上却轻描淡写地道:“只是想取个好彩头而已。” 陆湛又扬了扬眉,嘴角噙起一丝轻笑。 卫蘅不想多与陆湛接触,蹲身福了福,“我去前头陪母亲用斋饭了,表哥慢慢逛。” “我今日来也是陪祖母用斋饭的,时间也差不多了,一起走吧。”陆湛道。 卫蘅愕然地望着陆湛,心道:你懂不懂什么叫男女有别,叫你一声表哥,你还真以为你就是表哥啊? 陆湛一眼就看穿了卫蘅的心思,他不由轻笑出声道:“小丫头别想太多。” 这话又将卫蘅弄得恼羞不已,脸又红了起来,她自己只觉得她已经是个大人,更是个成年人了,而在陆湛眼里,原来她还只是个小丫头。不过也是,她才十二岁,陆湛都十九了,她和陆湛比起来,不就是个小丫头片子么。 那厢刘华氏见卫蘅同陆湛一起走过来,赶紧迎了上去,她是何氏身边的管事妈妈,自然也认得这位齐国公府的三公子,赶紧道了一声安。 卫蘅低着头,也不同陆湛交谈,省得他又说自己不矜持。一行人到了法慧寺后院的客房,木老夫人和何氏正坐在一块,相谈甚欢,见陆湛和卫蘅一起进门,笑着说:“才说让两个孩子也见一见,结果他们就先碰上了。” 卫蘅笑着向木老夫人问了安,走过去同旁边的陆怡贞站在一块儿,她和陆怡贞同岁,今春都要考女学,想来陆怡贞也是来拜文殊菩萨的。 两个姑娘叽叽喳喳地议论到了一块儿,过得片刻,法慧寺的知客僧过来请木老夫人和何氏移步去前头用斋饭。 陆湛一路将几位女眷照顾得非常好,脸上一直带着和煦的微笑,同后来高官显位之后显得阴沉的陆湛比起来,此刻的他可平易近人多了。 可是你若以为陆湛很好接近,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上辈子卫蘅不就是折在这种自以为像春风般的笑容里的么。 一眨眼日子就到了女学的入学考这日。京城的各家客栈都已经客满,这盛况比科举考试也不遑多让。 天南海北的千金、闺秀都聚集到了京城,当然有这个财力物力的,肯定都不是普通人家的小姐。光是一路的盘缠和到京城的食宿,所费就不下百两。 女学的入学考一共分十课,取得九条梅花络子以上才能拿到入学的资格。不过这十课里面,十三经辨义和策论,如果过关,可以各得两条络子,所以只要十三经和策论学得好的学生,十门课里仅仅精通七艺便能进入女学。 可见女学最重视的还是经义,提倡的是女子的贞静娴淑。 可惜卫蘅对这两门最是头疼,她的脑子对数字极敏感,但是对背诵文字却觉得有些艰难。日记夜背,才勉强算是将十三经给背熟吃透了,如今辨义她倒是不怎么怕。唯独那策论,又不像科举的策论,有个套式,女学的策论是随便你怎么天马行空。 没有规矩其实是最可怕的,谁也不知道夫子会喜欢哪种策论。 卫蘅在下场之前,就已经算是放弃策论了。不过女学为了摸底,十三经辨义和策论是必须考的。 另外八门,分别是琴、棋、书、画、礼、御、射、数。其中“礼”课也是必考的,并不专门设考试,从这些小姑娘进入女学的大门开始,关于“礼”的考察就已经开始了。 等入学考最后结束时,你才会知道自己在“礼”上能不能得到那枚梅花络子。 这方面京城的闺秀就比较占便宜,她们从一生下来在人前就最重一个“礼”字,从小就有人教导。而其他地方的姑娘或者穷人家的姑娘这方面就难免不那么入京城人的眼。 所以,从宫里放出去的嬷嬷就格外吃香,被那些大户人家争相聘请去教导姑娘。 卫蘅从女学的教仪手中接过洗得干干净净的藏青色女学学服,去隔间换好之后,脚上只着白袜,套入女学准备的木屐当中,跟着一队应考者一起去了集贤堂。 集贤堂是女学每月初一山长召开大会的地方,堂宇雄阔,如今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了几百条书几和蒲团,供应考者考试所用。 卫蘅抬眼望去,清一色的藏青色衣服的入考者,头发都梳在脑后用藏青色的头绳绑住,简直是丑得惨不忍睹。女学的这身衣服就是为了表示,女学重才不重色。 旁边一道炙热的眼神射在卫蘅脸上,她想忽视也忽视不了,转头一看,却是个在杭州时认识的熟人,魏雅欣。 魏雅欣的父亲是个穷秀才,到死也只是个穷秀才,不过魏雅欣本人却像是鸡窝里的凤凰一样,生得花容月貌又文才了得,是卫蘅仅见过的诗才可以和卫萱媲美的人。 卫蘅的外祖母很喜欢魏雅欣,平日她在白鹤书院的用度都是何家在支持,当时在白鹤书院时,卫蘅有什么,魏雅欣就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