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70节 (第1/2页)
这一方山谷,伙房、农庄、田亩、起居之所一应俱全,俨然世外桃源一般。 就在这时…… 一道苍劲有力的声音从那高高石阶上传来: ——“小崽子,你来了!” 关麟抬头,却见那高耸的石阶后,一个年过七旬的老者,穿着皮衣,骑着小驴,拿着一壶老酒。 他看着关麟,关麟也看着他。 终于,还是关麟张口喊道:“老黄,你骑个驴爬那么高干嘛?你以为你骑的是山羊啊!” 那被关麟唤作“老黄”的老者,一捋山羊须。 “没大没小的,跟你说多少次了,就是那刘皇叔见到我,也得恭敬的称一声‘老前辈’,真要跟你论起来,你小子,你得喊我‘翁翁’了!” 这老头……倚老卖老起来了。 “别整那些没用的。”关麟一摆手,大喊道:“钱我搞到了一些,咱们那计划,是不是也能开始了?” …… …… 第72章 桥头黄石公,骑驴黄承彦 这身着皮衣的骑驴老者,关麟口中的“老黄”。 他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月英的父亲,沔南名士——黄承彦。 三国时代的荆州,提到名士,往往第一印象,那一定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事实上,司马徽虽有名,但比起两位,难免逊色一筹。 其一,便是于“鹿门山”隐居的庞德公。 其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为妻; 其从子庞统,乃是刘备身边重要的谋士,为谋得益州立下汗马功劳; 其另外一个从子,名唤庞林,乃是庞统之弟,如今任荆州治中从事。 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的“卧龙”、庞统的“凤雏”、司马徽的“水镜”,这些称号,均是庞德公赠予的。 由此可见此人名望之一斑。 其二,便是这位黄承彦,说起黄承彦,区别于荆州次顶流的“庞、马、向、习”家族,黄承彦的门楣说不上显赫。 可他却是荆州最大豪族“蔡家”族长蔡讽的女婿。 蔡讽有一子二女,其中‘子’便是曾总督荆州兵马的蔡瑁,其二女,则分别嫁给了黄承彦与刘表。 这么一算,黄承彦与刘表还是一对好“连襟”呢! 当然,随着诸葛亮的崛起,刘备雄踞荆益二州,黄承彦这个诸葛亮岳父身份自也是水涨船高。 可偏偏,黄承彦不喜俗物,不喜庙堂,只对奇门遁甲、百工匠艺感兴趣。 刘备、诸葛亮曾屡次请他出山,但都被他回绝。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年云游四海后,独女又不在身边,黄承彦突然体会到了一抹无穷的寂寞与孤独。 他太孤僻了,他又太渴望与人交流,但偏偏,他又不想与那些愚夫蠢货过多的言谈! 于是,他生出一个想法,他想找一个有慧根,也有趣的弟子。 平时能跟他说说话、聊聊天,谈谈奇门遁甲,聊聊百工匠艺,解解闷…… 作为回报,他也愿意把这一身奇门之术、百工之术倾囊相授。 求学者虽众,但有趣的弟子太难寻觅了。 而这,便是关麟与他相识的起源。 那还是半年前,关麟刚刚魂穿而来,尚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 一次偶然的出门,关麟来到了得胜桥。 这是一座木制的拱桥,此桥位于荆州城大门北处,桥下的河与护城河平行,流入长湖。 而之所以叫“得胜桥”,是因为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北逃,刘备军与东吴军两军并进,追到南郡得胜而回,便称此桥为“得胜桥”。 自从赤壁之战后,这里多出了许多酒肆、茶摊,数不尽的说书人齐聚于此,无比夸张的讲述着一个个英雄们的故事。 这里也成为了江陵城最繁华热闹的场所! 当然,这对关麟迅速的了解自身的处境大有裨益。 可偏偏,就在这里,出现了一间怪事儿,一个怪人。 有一个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的老头,他蓬头垢面,总是在桥上光脚坐着。 他的身后还跟着一头毛驴,这原本也没什么,可偏偏,桥下河流的浅滩处有一双破旧的草鞋,像是这老头掉下去